浙江智慧消防:浙江省應急管理廳關于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溫130號建議的答復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20-07-07 瀏覽量:
浙江省應急管理廳關于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溫130號建議的答復
浙應急提〔2020〕118號
李星濤代表:
您在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提出的溫130號建議《關于進一步加強“智慧消防”工作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收悉。《建議》介紹了“智慧消防”的工作背景,客觀分析了加強“智慧消防”建設的必要性,并結合我省實際,從拓展覆蓋面、加快融合發展等角度提出了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您的建議非常中肯,我門針對您的建議組織開展了專題調研活動,并與省經信廳、省大數據局等部門進行會商,現答復如下: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智慧消防”已成為消防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2013年,省政府就將智慧消防正式列入“智慧城市”建設示范試點第二批項目內容。2018年,納入省政府數字化轉型工作43個重點項目之一,統籌謀劃、推進落實。2019年,我們專門部署開展“智慧消防·智能防控”建設年活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是集思廣益,制定一套數據標準。根據正在推廣的城市消防遠程監控、智慧用電、智能預警、電動自行車智能充電樁、單位自主管理五類系統,邀請浙江本地優秀企業和各行業專家成立5個標準編制小組,分類制定各系統標準,統一數據接入標準,建立智能管控平臺數據標準體系,根據工作需要及時修訂完善相關標準要求。
二是搭建平臺,打造智能管控全景圖像。通過走訪調研全省各類優秀社會企業、學習考察其他省市先進地區成功經驗,結合我省實際,初步建成“智慧消防”智能管控平臺,將城市消防遠程監控系統、智慧用電等各類獨立運行的智能防控系統分類歸集。同時將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信息和其他基層治理信息數據采集納入平臺,接入外部氣象、電力、電信等公共和專業信息,通過可視化展示系統,實現各類基礎數據、視頻圖像、分析研判結果的綜合展現,提供各類研判預警信息。
三是廣泛布控,推廣各類智能防控系統。按照“成熟一個、推廣一個”的原則,在高層建筑、老舊小區、城市綜合體、勞動密集型企業、居住出租房和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等場所推廣應用技術相對成熟的城市消防遠程監控系統、智慧用電系統、智能預警系統、智慧用水系統、電動自行車智能充電樁、單位自主管理系統等火災技術防控手段。
四是強化考評,多方位統籌推進工作進展。將火災智能防控建設納入年度重點工作任務以及消防安全三年翻身仗工作任務,下發任務清單,按照項目化管理的方式,對目標任務推進情況實施過程評估、督導、考核。通過三輪翻身仗專項督導和交叉檢查,推動各地加大建設投入,落實經費預算,多層次、多渠道引進先進技術,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建設,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或外包租賃等方式,積極推進“智慧消防”建設。
二、主要成效
一是編織智能預警“防控網”。我省現有67個縣(市、區)、重點鄉鎮(街道)建成智能防控綜合管理平臺,全省1.9萬家單位接入遠程監控系統,4.9萬家單位安裝智慧用電系統,6.1萬家單位安裝智慧預警系統。另外,全省共安裝智能充電樁6.9萬個,充電口71萬個,智能消火栓3957個,35%的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安裝單位自主管理應用系統。
二是匯聚智能防控“大數據”。智能管控平臺歸集整合22個物聯網企業的60余項物聯網數據,實現對全省5.8萬多單位、站點的信息采集。打通內部各獨立系統,收集全省2.3萬家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基本情況、消防安全管理等信息。與工商、測繪等部門實現數據共享,實時校驗各類單位信息,及時更新天地圖信息。
三是初步實現大數據智能分析。通過對各類采集數據的分析應用,逐步開發建立消防重點單位四色預警(風險評估)體系、區域(行業)的火災風險評估體系、消防產品質量的大數據分析體系、火災隱患類型的智能化分析體系等,實現火災精準防控,提高預防水平。
四是提升基層部門執法效能。通過溫州潘橋街道試點運行,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基層治理信息系統等數據分析、在線監測功能,在線上開展形勢分析、風險研判、預警監測的基礎上,對重大風險、重點區域、重點企業和重點人員實行精準靶向執法,落實分級分類差異化監管,提高執法效能,實現線上風險監測預警與線下靶向執法檢查的全覆蓋。
三、下步工作舉措
針對您提出的寶貴意見,結合我省實際,我們將聯合相關職能部門在以下三個方面進一步開展工作:
(一)切實發揮大數據支撐作用,建立“智慧消防”共享體系
一是依托省公共數據平臺,增強“智慧消防”數據支撐。據省大數據局反饋,目前省公共數據平臺累計歸集 289.2 億條數據,累計共享調用 50.2 億次,已統籌建設人口綜合庫、法人綜合庫、電子證照庫、信用信息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信息庫等五大基礎庫。將積極對接省大數據局,依托省公共數據平臺,按照“智慧消防智能管控”建設需求,整合歸集消防應急數據,優化完善消防安全風險防控數據庫,為加強 “智慧消防”工作提供有力數據支撐。二是優化數據共享體系,拓展“智慧消防”應用。不斷完善全省公共數據目錄,推動數據供給側改革,建設數據標簽庫,創新數據應用模式,實現公共數據與消防、保險等領域的深度融合。打通數據接口,與公共信用平臺、危險化學品風險防控系統、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等平臺對接,實時共享數據,打破條塊分割,建立健全跨部門、跨區域執法聯動響應和協作機制。通過優化完善數據共享體系,強化公共數據平臺支撐,不斷拓展“智慧消防”應用深度和廣度,積極推動社會治理、城市治理數字化、智能化、精準化。
(二)大力構建共享感知網絡體系,擴大“智慧消防”覆蓋面
一是構筑共享感知網絡體系,助力火災智能防控。加快 5G 新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帶寬、超低時延、高可靠、全程覆蓋的信息傳輸網絡。利用傳感器、無線射頻、視頻監控、狀態監測等各種物聯網技術和多元傳感設備,實現對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環境、建筑、安全等方面的識別、信息采集、監測和控制。積極推進煙感探測器、消防栓水壓監控、攝像頭、消防設施監控、電弧探測器等終端中異常監測算法的植入,大幅提升終端智能化感知水平。通過推進建設新型數字基礎設施,不斷提升火災智能感知、預警、監測及聯動處置能力。二是加快智能管控平臺建設,推廣消防物聯網監控系統。按照消防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要求,將各市與重點縣(市、區)“智慧消防”應用系統、機構接入省級平臺。2022年底前,分級建成城市消防大數據庫,建成火災監測預警預報平臺,實現對火災高風險場所、高風險區域的動態監測、風險評估、智能分析和精準治理。同時,積極推廣應用物聯傳感、溫度傳感、火災煙霧監測、水壓監測、電氣火災監控、視頻監控等感知和監測設備。在重點場所、重點單位推廣應用物聯網感知設備,加強自動感知系統建設,拓展消防安全監測感知覆蓋范圍,實現信息采集匯聚自動化。
(三)依托“智慧城市”建設,加快“智慧消防”融入度
隨著科技的進步,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已經對社會產生深刻的影響,構建智慧城市是大勢所趨。智慧消防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2014年以來隨著智慧城市健康發展指導意見的出臺,消防發展歷程全面邁入智慧消防階段。一是全面融入頂層架構。持續推動“智慧消防”納入省政府數字化轉型重點項目,納入省域治理現代化,融入“大系統、大數據、大平臺”頂層架構,實現精準分析、精準監督、精準反饋。將“智慧消防”建設項目納入“城市大腦” “未來社區” “智慧安防小區”等建設,提高消防治理智能化、精細化水平。二是著重借鑒成功經驗。充分借鑒杭州建德“數字梅城”基于“城市大腦”開發建設智慧消防應用、湖州織里鎮通過集成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研發智慧監管、智能預警、智慧用電、智慧用水四大系統,實現火災事故的精準防控等一批典型場景應用經驗,深化 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智慧消防中的應用,更好地助力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
衷心感謝您對應急管理和消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浙江省應急管理廳
2020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