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智慧消防:打通城市數字治理“最后一公里”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20-09-05 瀏覽量:
剛剛發布的中國城市數字治理報吿顯示,杭州已經超越北上廣深,數字治理指數位居全國第一。
要知道, 早在4年前,杭州就發布全國首個“城市大腦”,探索運用數字化手段治理城市。如今,“城市大腦”已全面鋪開至警務、交通、城管等11大系統、48個應用場景。通過這些信息化手段,杭州的城市管理者能夠更高效地配置公共資源,精準做出科學決策,顯著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城市有大腦,到了社區又該怎么做?如何打通數字治理這最后一公里?
隨著城市大腦建設的不斷深入,江干的社區“智慧化”建設也迎勢而上。作為一個最接地氣的智慧治理平臺,江干從去年開始試點打造“社區微腦”,目的就是要給大家營造一個社區舒心、安防放心、政府省心、居民安心的環境。
一起來看看,江干的“社區微腦”更聰明在哪里?智慧又在哪里?
外來人員集中,怎么管?
劉阿姨住在華景北苑十多年,沒想過有一天,自家小區會打上“智慧”的標簽。
作為杭州市第一批撤村建居社區,凱西社區的前身叫景芳村。十多年過去了,如今緊挨著貼沙河的凱西社區,已經成了城市中心地帶,不過由于這里外來人員集中、流動性強,治安環境也相對復雜。
“以前不安全,偷電瓶這種事是家常便飯。”她說。
從去年夏天開始,凱旋街道在凱西社區試點推出了一個充滿科技感的智慧項目——“社區微腦”。
通過視頻監控、人臉識別和傳感器等22個場景的感知在線,收集前端數據,反饋至后臺運算,實時預警,再線下復核處置,形成安全智能防控閉環——小區門口安裝了智能卡口,自動識別陌生車牌,還能抓拍車內人員人臉,實現高危人員預警;單元門加裝了人臉門禁,住戶刷臉通行,陌生人開門預警。此外,凱西社區還在出租房安裝了智能門鎖,需指紋解鎖入內,能讓社區第一時間采集流動人口真實數據。
值得一提的是,凱景公寓27樓樓頂還有一臺AR相機,可以實現360度無死角監測違建物,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工作人員及時上門處理。
“現在你電瓶不拎上樓也沒人拿。”劉阿姨說,不僅如此,如果再有人來租房,價錢談好了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手機點一點,APP上直接辦理指紋鎖,“如果遇到租戶拖欠房租或者發現有其他隱患,直接可以注銷他的指紋鎖。”
這個聰明的管家,在抗疫期間發揮了大作用。
如何能夠保障大家順利回家,又能嚴控疫情?“遇到有從高風險地區人員回杭,我們社區的‘掃碼+人臉識別’門禁系統,可以實現30秒快速通行。”社區書記陳敏說,正是這套系統,后臺將自主識別他的住戶信息,先放行,隨后社工和醫生會立馬上門告知居家隔離的有關事項,不僅節約了卡口人力,也有效降低了人員聚集所帶來的接觸風險。
大數據碰撞,重點人員還能預警
社區作為社會治理的最小單元,總會有一些“難點”“痛點”,但現在很多社區面臨缺少數據的積累、整理和應用的現實難題。如何把大數據應用與現行工作體系相融合,形成服務管理的新模式?
我們欣喜地看到,像凱西社區這樣的試點,如今已經在江干區逐步推開。
今年8月剛剛投入使用的彭埠街道御道社區指揮中心,還有一張可視化大屏,這里是以衛星二維GIS地圖,實現視頻監控、人房車、設備等的綜合管理調度,可以實現一鍵監控、一鍵調度、一鍵查詢,實時且直觀。
小小社區里,竟然有一整面墻的碩大屏幕,工作人員在電腦前鼠標點點,大屏幕就不斷跳動著五顏六色的字符和圖表,特別是對重點關注人員還可以預警,長時間未出門,或者頻繁晚歸人員都有大數據的碰撞。
“我們做社區微腦,也有基礎的。”社區副主任趙國紅說,早在2017年,社區就利用物聯網技術,打造了一個消防安全共享平臺。換句話說,就是將各個設備的監控檢測數據都連接反饋到這個智慧消防平臺上,不僅在監控室,其他相關工作人員也能通過下載智慧消防的APP,實時接收警報信息。
在江干區委政法委綜治協調指導科科長趙海軍看來,整個江干做社區微腦都是有基礎的——依托“雪亮工程”,如今在江干區10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近5000路公安監控、近5萬路社會監控以及各類前端感知設備,同時進行信息采集。
打造數字賦能城市治理的一流示范樣本
基層社會治理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和基石。
去年,杭州已經專門就“加快推進城市大腦在基層社會治理中應用”下文,其中提到,要大力推進“社區微腦-綜合信息工作站”建設,特別是依托“數字門牌”系統建設構建全市統一標準地址庫,夯實“社區微腦-綜合信息工作站”數字治理基礎。
而江干的“社區微腦”,就是要將社區治理中所需的各類數據,通過視覺和物聯感知網采集后,統一匯聚到平臺上,并經數據處理及人工智能分析,分層實現智慧城市管理、智慧安全管理、智慧民生服務等智能化、精細化應用,打通數字治理最后一公里。
江干第一時間拿出的實施意見,也提出要大力推進區、街道、社區三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機構建設,特別是社區綜治工作站,要將社區層面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訪接待、矛盾糾紛化解、社區警務、社區消防等功能進行整合,并且要承擔信息收集、分析研判、應急指揮等工作,力爭今年底前,社區社會治理綜合服務機構實現全覆蓋。
江干區委主要負責人指出,數字城市治理不只是一種技術系統的呈現,而要有完備的城市形態、城市業態、城市生態。江干區一直以來秉持“向數字要效率、向智慧要效能”的理念,加快建設智慧城市,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努力成為數字賦能城市治理的一流示范樣本。(本站編輯 賈曉蕓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