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智慧消防政策新聞:公安局召開“智慧社區警務”新聞發布會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20-09-14 瀏覽量:
9月4日,市公安局召開“智慧社區警務”新聞發布會,就著力打造智慧社區警務平臺、移動警務系統和安居管家系統,即“一個平臺、兩個系統”試運行情況,向社會發布。
為積極適應新時代公安工作和當前面臨的風險挑戰,市公安局黨委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廳黨委的領導下,始終堅持科技興警戰略,積極探索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在公安領域的實踐和應用。特別是,社區警務支隊經過一年多的探索、攻關、實踐,主持研發了“一個平臺、兩個系統”,智慧社區警務平臺、移動警務系統和安居管家系統的建成運行,極大提升了丹東公安基礎信息化水平,夯實了基層治理的根基。
智慧社區警務平臺主要有智能化研判預警、指揮調度、績效管理三大功能。
智能化研判預警。對轄區內一段時期內的警情數據,從多發案、易發案的部位、時段進行分析研判,為派出所實施精準化巡防和群防群治部署工作提供重要依據,提升了派出所防范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智能化指揮調度。與全市視頻“天網”系統聯網,通過平臺開展視頻巡查、追蹤。當轄區發生警情,派出所可根據平臺信息,就近快速布警、處警,提升派出所對轄區治安的全面掌控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
智能化績效考評。對全市社區民警下社區、村屯工作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和統計,保證民警有充足時間在轄區開展工作。對社區民警工作任務進行科學量化,對每名社區民警工作完成數、質量進行智能評估,實現全員考核,激發了民警競爭意識,提升民警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
年初,市公安局黨委提出“社區的事就是社區民警的事,社區民警就是社區大管家”的理念,基于此,社區警務支隊研發了“安居管家”警務服務系統,主要功能有:
開通網上戶籍窗口。提供戶口、身份證及居住證辦理及信息查詢、變更等共60余項線上服務。群眾通過手機上網,即可實現戶籍業務網上受理、預審工作。在今年疫情期間,通過網上戶籍窗口受理戶籍、身份證、居住證業務千余人次。
建立“丹東義警”組織體系。將社區干部、網格員、物業管理、單位保安、快遞外賣及治安積極分子等社會力量整合起來,建立起具有邊境地區特色的“丹東義警”群防群治組織。實行市局、分縣局、派出所、社區民警四級管理架構,由社區民警負責本級義警發動、管理和使用。群眾注冊登陸該系統后可選擇加入“義警”組織。在平時,社區民警根據轄區發案形勢,發布巡邏時間、區域及路線;在轄區發生警情時,民警發布嫌疑人特征征集線索。“義警”成員通過線上直接與社區民警隨時互動,在任何地方發現無論是消防安全隱患、矛盾糾紛苗頭或是有價值的案件線索信息,都可以在現場第一時間拍攝照片和視頻,通過信息采集模塊將這些鮮活、準確的信息實時上傳給民警,使民警能夠掌握第一手資料然后進行核查處理。此外,市公安局還建立了積分獎勵政策,對參與社區巡防或參與其他防范工作的義警成員按照貢獻度累計積分并能夠兌換相應獎勵。前期,在已試點運行的7個派出所轄區,注冊登記的“丹東義警”已達3000余名,作用發揮明顯。
開通消防安全管理智能服務。研發智慧消防系統,該系統包含電路傳感設備、煙感設備,一旦系統發現電流溫度及電壓存在異常、煙感設備感知超過一定濃度煙霧,自動切斷電源,并通過手機向派出所民警、用戶和安防公司報警。目前,在合作區公安分局、元寶公安分局試點安裝系統設備300余家,試運行以來成功預防2起火災事故,挽回群眾財產損失估值近20萬元。
此外,“安居管家”系統還具有失能人員專屬服務、電信詐騙在線咨詢、網上調解、社區便民服務等多個功能模塊。一些功能仍在不斷的開發和嘗試中,努力將“安居管家”打造成江城百姓的“平安管家”、“服務管家”、“警務管家”、“生活管家”,真正做實公安群眾工作的最后一米。
為加強一線民警科技應用水平,市公安局為全市每名派出所民警配發了移動警務終端。移動警務信息系統與智慧社區警務平臺聯網對接,主要功能涵蓋社區民警走訪、采集、安全隱患排查等各方面工作。
比如,研發的二維碼門牌系統,這個門牌有別于民政部門統一制發的標準門牌,是集成了標準地址、房屋信息、住戶信息、安全檢查信息等相關信息的電子門牌。
在信息采集中,以往社區民警傳統的信息采集方式是先走訪采集、檢查,再回到派出所進行系統錄入。有了二維碼門牌以后,社區民警通過掃描門牌,對該相關信息進行在線更新維護,數據實時上傳至智慧平臺及公安業務平臺,節省了民警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場所安全檢查中,民警掃描二維碼即顯示該場所各項檢查信息,民警對照相關內容逐項檢查填寫上傳。當民警在規定時間內未按照要求開展安全檢查,系統會根據上一次檢查時間進行自動提示。
同時,該系統與公安各主要數據庫相對接,社區民警在社區走訪中,還可以隨時為群眾提供辦理居住證、尋找走失人員等服務,十分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