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智慧消防:海寧市多舉措全面推進基層應急體系建設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20-09-21 瀏覽量:
機構改革以來,海寧市堅定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全面落實國務院、省和嘉興市關于應急管理改革發展的決策部署,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億元GDP死亡率三項主要指標逐年下降,2019成功應對了“利奇馬”等超強臺風的考驗,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
一、聚力機構改革,著力優化應急管理體制機制
圍繞“大安全、大應急、大減災”建設目標,全面落實《地方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將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應急救援納入市委市政府議事日程,整合8個部門和4個市級應急指揮協調機構的12項職責,組建市應急管理局;I劃建立市應急管理與安全生產委員會,系統整合應急管理領域專項指揮部和安全生產專業委員會,實現對應急管理工作的全面統籌協調。制定出臺《關于健全鎮(街道)應急消防救援執法聯動機制的方案》,創新組建應急消防救援指揮中心,提升基層安全生產和應急救援聯動能力。投入2000余萬元,規劃建設市級應急指揮中心,總計建設面積1200平方米,力爭建成全省一流縣域應急指揮專業平臺,基層應急體系建設作為嘉興市應急管理領域唯一的縣域集成改革試點上報省委改革辦。
二、突出風險防控,牢牢守住安全生產基本盤
深入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在事故易發多發的重點領域和安全風險較大的環節部位,持續開展攻堅整治。一是;I域。“關停并轉”;髽I22家,現有17家;a、經營帶儲存企業。完成“一企一策”改造提升、反恐怖防范建設等工作,21家醫藥化工企業完成“十個一律”專項整治;按照安評一家,驗收一家的標準,在嘉興地區率先開展;褂闷髽I專項整治,通過安全評價621家,整治數量遠超其他縣市。二是工貿領域。“三場所兩企業”每年組織專家開展清單式檢查,102家涉爆粉塵、噴涂企業完成高危場所安全評價;1369家企業建立雙重預防機制,1239家企業通過標準化創建驗收,標準化企業數、達標率、運行合格率均居嘉興第一。三是消防領域。持續推進消防安全三年翻身仗行動,深化高層建筑、居住出租房、工業企業、電動自行車、大型商業綜合體等專項治理;落實消防“三自主兩公開一承諾”4900余家,整治出租房2萬余戶,安裝“智慧消防”681家;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特種設備、旅游等行業領域隱患整治全方位推進。
三、狠抓依法監管,努力創新監管執法模式機制
自行研制“安全生產云平臺”,加強對企業主體責任落實情況、政府監督檢查情況、社會化服務情況的全流程信息化管控;建立企業“安全二維碼”,掃一掃二維碼,企業安全全知道。實時統計78項安全生產數據,并運用于每月通報、年度考核、誠信等級評定等具體工作,用數據讓安全生產工作“摸得清、看得見”。今年,海寧被省應急管理廳列為全省安全風險管控數字化轉型建設縣級試點單位。5月9日,《應急管理報》專題報道了海寧云平臺做法。建立了市安全生產服務中心,連續三年實施千元補助計劃,采取500萬以上企業“點對點”服務和村(社區)小微企業打包服務的方式,安全專家服務基本實現工業企業全覆蓋,81家高危企業投保安責險,安裝智慧用電6874套;通過云平臺全面公開服務機構信息、全程記錄服務情況、實時公布機構評分評級、全過程管控服務行為,形成透明、規范、有序的服務市場。實施安全培訓“領雁工程”。在全省率先開展安全管理人員年度復訓工作,年均培訓“三類人員”6000余人,占嘉興市培訓總量40%以上;建立安全培訓在線報名、人證合一上機考試、現場發證“一站式”服務模式,提升培訓滿意度;疫情期間,依托云平臺在線提供安全培訓資源,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四、注重優化完善,扎實提升應急救援聯動能力
全市12個鎮(街道)全部設立應急管理辦公室,全部配備專職消防救援隊伍,水罐車、泡沫車、云梯車、高噴車基本配齊。扎實推進基層防災減災建設,78處避災場所完成規范化建設,建成國家級綜合減災示范社區13個、省級14個。各鎮(街道)每年投入20余萬元采購應急救援設備,可視化調度裝備、載重無人機、橡皮艇等裝備鎮級全覆蓋,衛星電話、應急發電機、排水泵等物資村級全覆蓋。培育海豹救援隊、潮鄉救援隊兩支社會化救援隊伍,共有救援人員419人。統籌全市消防、公安、住建、交通、水利、衛健等65支專業搶險救援隊伍,建立健全協調聯絡機制,理順事故應急救援聯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