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消防與智慧安防相融合打造安全社區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20-10-24 瀏覽量:
今年以來,“智慧安防小區”是上城區結合基層治理“四平臺”“雪亮工程”等工作任務,推動技防工作逐步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的一次積極探索。海潮雅園一園作為紫陽街道“智慧安防小區”試點,目前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居民生活得更加安心、舒心、放心,便是紫陽街道通過智慧安防小區的打造,達成的“智慧促和”理想效果。
一是試點先行,探索“1+3+X”建設模式;趨^級“1個小區級管理平臺,人、車、視頻等3類基礎數據,N項可拓展數據”的建設標準,紫陽街道根據轄區現狀,總結出“1+3+X”的建設模式。“1”——整合小區周邊社會資源。“3”——小區必備智能設備,即車輛出入口道閘、人臉識別、監控周界。“X”——根據各小區不同情況,增設智慧消防、智慧物聯等個性化模式。同時按照“先重點、后普遍”原則,因地制宜,紫陽街道針對性選擇了同期開展微更新、鐵路三供一業改造的小區進行試點,在加快推進智慧安防小區建設的同時,最大程度避免重復施工和資金浪費。
二是多方協作,密織“智慧+平安”安全防護網。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由紫陽街道平安建設辦、公共管理辦、派出所、承建單位等參與,推動成立工作專班,擬定推進方案、建設計劃,明確各方職責,統籌抓好項目建設?紤]到“小區微腦”與“城市大腦”之間的上下貫通,提前預留端口,謀劃與城市大腦、街道綜合指揮室等有效連接。同時,處理好“建設”和“應用”的關系,與當前正在開展的“美好家園”創建“雪亮工程”“智慧消防”“基層治理四平臺”等重點工作有機結合,整合資源,協調聯動。
三是技防支撐,助力基層社會治理顯成效。上城區智慧安防建設徹底改變了以往單純靠社區民警、網格員人工采集的模式,進一步延伸公安機關信息感知觸角,有效破解了信息采集不全面、不鮮活等難題,確保了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度。
據統計,紫陽街道治安警情同比下降45.6%,侵財案件同比下降12.5%,有效凈化了小區治安及居住環境,并有效解決走失人員查找、高空墜落案件倒查等突發事件共計30余件,最大程度實現“人過留像”“車過留牌”“物過留影”“網端留痕”,有效提升了轄區居民群眾對智慧安防建設成果的獲得感和滿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