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服務

聯系我們:15638928010

    手機: 15638928010

    電話: 0371—61312101

    郵箱: lion@gdliontech.com

    地址: 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翠竹街1號總部企業基地77幢

政策新聞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技術服務 > 政策新聞

山東智慧消防政策文件:創新可學可用可復制的“智慧消防”模式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20-01-04    瀏覽量:

 “智慧消防”建設是目前改善我國消防安全落后經濟發展與人們對安全需求的必然途徑,也是改變現有消防工作模式的有效手段。日前,山東省消防總隊立足實際,加強“智慧消防”頂層設計,引導各地消防部門解放思想、創新方法,主動運用大數據技術服務消防治理實踐,有效提升了火災防控戰斗力,顯現了實實在在的安全效益。

突破“信息孤島”
智能化時代,數據是第一生產性要素,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對消防工作而言,掌握和運用數據就是擁有強大的火災防控戰斗力。2019年2月25日10時20分,山東淄博市臨淄區某醫院相關負責人的手機上收到一條短信,內容為“單位主樓4樓配電室南箱零線混用,請趕緊查看并解決,如果本單位解決不了,我們可派人上門服務。”
 
這個預警短信是誰發來的?原來,這是當地消防部門將“智慧用電”和消防水監控安全監管體系相關聯,通過消防監控系統的大數據分析,及時發出的預警信號。臨淄消防大隊防火監督員曲京澤介紹,該醫院早在2018年就安裝了“智慧用電”監控系統,一遇到用電異常情況,實時在線監測平臺就能從后臺監控到,并將情況第一時間告知單位相關負責人,及時消除電氣設備安全隱患。
 
突破“信息孤島”,運用、共享物聯網以及大數據分析預防電氣火災,從“智慧消防”細化到“智慧用電”,這是山東在推進“智慧消防”建設中扎實的一步。近年來,在山東總隊的積極推動下,“智慧消防”建設已納入全省新型智慧城市發展規劃。
在山東,省政府組建成立的大數據局將“智慧消防”融入“智慧山東”建設內容,同規劃、同部署、同建設。各地均將“智慧消防”建設納入當地智慧城市發展規劃,建立了以一個云計算平臺、一個大數據中心、一個工作門戶“三個一”為支撐,滅火救援指揮、社會火災防控、消防監管服務、分析預警四大主題業務應用為引領的齊魯“智慧消防”體系。
 
在完善“智慧消防”體系過程中,各級、各部門通力協作,加快了各項工作的落實推進。省大數據局多次就“智慧消防”建設提出指導意見,公安、國土、交通、市政、氣象等部門將一標三識、云防系統、云地圖、道路水源等信息資源與“智慧消防”深度融合,做到了數據互通和資源共享,打破了行業壁壘和信息孤島。
 
實現防消一體
干字當頭,實字為先。圍繞“善感知、會預判、有實效”,山東總隊全面提升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能力,很快研發出集社會單位自我管理、政府部門監管、應急救援、分析預警四大功能及27個子系統為一體的“防消一體化”實戰應用平臺,實現了一個芯片整合檢查、測試、查崗、培訓多種功能,一張地圖實現防火、滅火等要素集中顯示,一套通用管理體系壓實政府機關、行業部門、社會單位、中介機構的消防責任的消防安全管理“三個一”,加速推進全省“智慧消防”云平臺建設。
在宏觀發展框架下,“智慧消防”建設隨一項項具體而實際的工作進一步扎實落地。山東總隊組織全省開展了“細檢查、深熟悉、強聯勤”專項行動,為消防云平臺提供了精準精細、全面詳實的基礎信息。尤其在石油化工、高層建筑、地下建筑、大型城市綜合體等領域,建立了“一企一檔、一裝一策、一樓一檔、一戶一籍”等“個性化、數字化、定制式”的基礎檔案。利用這些精準的消防大數據,山東總隊創新編制了360度全景和三維建模數字化滅火救援預案,構建起“扁平高效、融合有序”的調度指揮體系、“類型齊全、響應迅速”的應急預案體系和“快速響應、互聯互通”的通信保障體系,在急難險重救援處置任務中充分掌握了作戰主動權。
 
而隨著“智慧消防”在基層的普遍應用,各級消防部門的社會面消防隱患監控、火災救援、應急指揮等日常工作變得更加便捷、高效。在山東德州市,消防部門將1174家微型消防站全部納入區域滅火救援聯勤聯動體系,形成了救早、滅小的“3分鐘快速反應圈”。2019年2月17日10時30分許,德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一購物廣場一輛停放的汽車發生自燃。該廣場保安人員在巡邏時發現火情,迅速利用對講機通知單位微型消防站,并向119指揮中心報告警情。40秒后,6名微型站消防員攜帶滅火器迅速撲滅了火勢,讓隨后趕來的轄區消防中隊“白跑”了一趟。
 
“智慧消防”建設在社會消防安全治理中的亮眼表現,得益于山東總隊研發的消防安全隱患巡查子系統、智慧用電監測子系統、建筑消防用水云監測子系統、火災隱患自動識別子系統、社會單位消防管理“六個一”系統、消防安全培訓子系統等。這些系統的融合應用,實現了對社會單位消防安全管理和培訓狀況的全程監管,有效推動了社會單位落實主體責任、提升自主管理能力。
 
同時,在“互聯網+”的輻射帶動下,消防執法監督更加規范透明、效率倍增。各級消防部門通過全程記錄相關人員的檢查巡查痕跡和隱患整改流程,厘清了政府、部門和社會單位消防安全責任,形成了一整套“閉環式”責任體系;通過在線監管消防技術服務機構,有力規范了執業行為;通過對社會單位消防安全狀況進行綜合評價,為“雙隨機、一公開”提供數據支持,提高了執法精準度。
 
打造山東樣板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在“擔當作為、狠抓落實”的大環境中,各級消防部門先行先試、爭當標桿,扎實推進“智慧消防”建設。各地積極應變、主動求變,以總隊平臺為依托,以總體規劃為藍本,紛紛勾畫自己的進度表和施工圖,蹚出了適合本地特色又極具示范效應的“智慧消防”之路。
 
在濟南市,消防部門設計研發出“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督執法抽查系統,健全完善“一單兩庫一細則”,探索建立“科學規范、公開透明、智能高效”的消防監管模式,在深化消防“放管服”改革工作中發揮了強勁效能,實現了消防監督執法“由隨機到規范、由粗放到精細、由碎片到系統、由被動到主動”的顯著轉變。
 
“全市縱向建立涵蓋具有監督執法權的全部單位和個人的檢查人員名錄庫,橫向對接市場監管、建委等4個部門,共享信息資源,建立檢查對象名錄庫,接入2321家重點單位、6552家一般單位和80余萬家市場主體信息,實現檢查單位全覆蓋。”濟南支隊吳福軍支隊長表示,被抽查市場主體完全由監管平臺隨機抽取、隨機匹配,執法人員沒有“選擇權”。“抽查過程中,利用4G執法終端全程錄像并實時上傳‘監督執法調度平臺’,大大提升執法檢查的透明度,優化了營商環境。”濟南支隊“雙隨機、一公開”工作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抽查事項覆蓋率、抽查計劃完成率與檢查結果公示率三項100%。
 
經過近3年的探索與實踐,濰坊市消防部門研發的“防消一體化”實戰應用平臺開花結果,有效推動了各級、各部門、各單位落實消防安全責任,提高了指揮效能,延展了火災防控的覆蓋面。
 
其中,濰坊市的實戰應用平臺圍繞“互聯網+監管”,立足“數據引領”,通過綜合日常監管情況、事故單位概況、消防設施運行狀況等防火信息,整合微信報警圖像、周邊水源、公安高空球機、裝備器材、社會資源等數據,借助三維數字化預案功能,根據火情自動按等級調派力量裝備,并自動生成初戰力量現場部署方案,為參戰指揮員滅火救援行動提供詳實的科學依據,實現了立體化、可視化、智能化的作戰指揮新模式,在全省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實踐證明,微型消防站承擔著火災首防、初控首戰的重要職能。淄博市消防部門致力于“建好、訓好、用好”,始終堅持精準化抓建、流程化運轉,著力健全拉近式指導、實戰化組訓、一鍵式調度、視線內指揮、信息化保障體系,形成了淄博模式的微型消防站“一呼百應”機制,有效發揮了“前移防線、控制初起、打好初控、以點保面”的作用。
 
微型消防站“一呼百應”機制的實現,與消防部門搭建的分級調度平臺密不可分。淄博市消防部門負責人表示,將“一呼百應”管理系統接入接警調度指揮體系,支隊、大隊、中隊和微型消防站配備4G公網對講機,分級組建1個市管單位、10個區縣單位、3126區域聯防單位對講群組、微信群組。“各級群組利用公網對講機進行適時傳呼,下達緊急指令,確保‘一呼百應’‘隨呼隨應’,縮短指令傳達時間。同時利用微型群拍照、錄像、視頻通話等功能,檢查微型消防站工作成效、指導火災初控工作。”依托信息化技術手段,結合現場指導、臺賬記錄,消防部門實行“拉近式”監督管理、作戰指揮,有效打通了末端管理的最后“一納米”。
 
在擁有6萬余家批發市場、物流園區經營業戶的臨沂市,消防部門選擇了火災危險性較大、容易造成人員傷亡的批發市場、板材加工企業、“九小場所”作為試點,推動社會消防治理轉型升級。該市采取“政府出資+業戶籌資”的方式,由商城管委會籌資5280萬元,公開招標建設臨沂商城“智慧消防”平臺,按照“誰受益、誰出資”的原則,承擔包括手持終端、監測大屏等物聯設備的三級平臺建設費用,目前已完成35家市場物流園區、1萬余家經營業戶聯網安裝工作。今年5月底前,6萬家經營業戶將全部聯網接入。
 
臨沂市定向開發的智慧物聯設備,將火災自動報警、消防水系統、電氣火災報警、聯動控制、微型消防站、巡查檢查等設備的監測數據云端共享,綜合集成到商城“智慧消防”平臺統籌運行、多向互通,利用火災風險評估、疑似火警研判、GIS地圖輔助等功能,第一時間將預警信息以電話、短信、APP 等多種形式通知相關商戶、市場和消防部門,同時組建蘭山商城“智慧消防”服務隊伍,提供全天候值守、監測、報警、應急響應處置服務。平臺運行以來,累計接收報警信號3200余條,調度力量5分鐘內撲滅初起火情6起,有效預警初起火災346起,火災起數連續兩年同比降低50%以上。
 
“盆景”轉化為“風景”
全面深化“智慧消防”建設和應用,是推進“放管服”改革、深化消防執法改革、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的有力抓手,也是山東消防部門主動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必然要求。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濟南、濰坊、淄博、臨沂等地的實踐經驗,突出了精準防控、協同共治,在做好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的基礎上,將監管部門、行業部門、基層組織、社會單位及居民社區“一網打盡”,形成了多元共治、齊抓共管、全民參與、社會共享的社會消防治理新格局,構建起可學、可用、可復制的“智慧消防”模式,成為全國消防安全治理中一個生動的智能化樣板。日前,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肯定山東做法“簡單實用,社會效果明顯”,并將在全國推廣應用。
 
“智慧消防”建設的核心是為防火、滅火主業服務,關鍵在于能用、長效和可拓展三個關鍵環節。在日前召開的全省“智慧消防”建設現場會上,山東總隊王偉總隊長表示,消防部門將結合消防執法改革,把消防監管納入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依托電子政務網全面推行網上受理、審批、辦公,實現長期穩定運行;進一步強化信息共享,加快推進跨地區、跨部門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實現數據信息不斷拓展,鮮活有效。同時,還要大力推進消防執法信息系統建設,運用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全時段、可視化監測消防安全狀況,實時、智能評估消防安全風險,實現差異化精準監管。
 
攻堅克難重在聚力。“智慧消防”不僅僅是一個技術解決方案,更要求各地在消防安全服務的建設、運營和商業化模式方面進行全面創新,需要政策支持、政府主導、統一規劃、全產業鏈參與尤其是企業與科研的參與。在全面持續推進“智慧消防”建設、管理、運用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更快地將工作理念盡快轉化為工作應用,如何使“點上盆景”變成“面上風景”,山東消防部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致力消防安全,歡迎與力安攜手,共建智慧消防。
山東智慧消防.jpg
 
 
jizz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