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消防建設應用推廣具有重大意義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20-12-10 瀏覽量:
近年來,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5G 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為社會管理、公共服務提供了一個“超乎尋常”、“事半功倍”的“智慧模式”。消防執法改革、“放管服”、“互聯網 + 監管”等政策,對消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消防工作作為公共安全管理和服務的重要環節,設備設施狀態難以動態掌控、單位消防管理意識薄弱薄弱、監督人員長期超負荷運轉、創新技術手段運用欠缺、信息共享互通水平不高等現狀,制約了消防管理工作的發展,傳統管理手段和模式已無法完全滿足社會消防安全需要。結合物聯網技術,發展消防工作“智慧模式”,是大勢所趨,是勢在必行。

如何讓物聯網技術更科學、更便捷的走進消防工作,補充傳統消防管理模式的短板,為消防工作服務,是消防工作者在實踐中的關鍵。
1 智慧消防建設應用推廣的重大意義
傳統的消防管理模式,存在著一系列的“漏洞”,主要表現在信息無法實時采集、綜合分析水平不高、風險預警手段不足、遠程教育培訓途徑匱乏、應急處置數字化應用薄弱等方面。
智慧消防是利用感測探測、物聯網、信息傳輸、數據計算分析,更新、完善消防體系,提升火災預防和滅火救援能力,實現快速響應和決策,從而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和公共安全水平,是信息技術和消防工作結合的科學“答卷”,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一是契合信息時代的必然要求。大數據、智能化已經成為當下的主旋律,并為社會經濟生活提供了諸多便利。全國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如火如荼,“雪亮工程”、“智慧水務”、“智慧旅游”、“智慧工地”、“智慧物管”等智慧管理方式如雨后春筍,給政府部門職能管理提供了科學高效的數字化途徑。尤其是特殊時期,信息技術在工作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智慧消防是以通信網絡建設為基礎,利用物聯網、云計算、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的新的消防管理形態,是消防工作順應時代需求的具體實踐。
二是改進管理方式的首選方式。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還將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伴隨著國力的發展,消防工作面臨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防火監督工作一段時間以來一直是行政式、運動式、地毯式的傳統方法,依
靠基層監督員的超負荷工作來維系運轉,靠消防監督員的“腿”和“嘴”,已難以做到面面俱到。以某地區為例,平均每個消防監督員肩負著約5萬人的防火監管管理工作,繁重的防火監督管理工作以及廣大市民對火災防控的需求,與人員匱乏、手段匱乏的防火監督工作現狀越來越不相適應。滅火救援分析研判手段匱乏、數字化水平低,制約著工作的發展。
智慧消防利用信息化技術,將單位管理、防火監督、風險評估、災害預警等融合,打通信息“孤島”,將有效提升滅火救援能力,增強滅火救援質效。將智慧消防嵌入防火監督和滅火救援日常事務中,是改進消防管理方式的首選。

三是提升監管能力的現實需要。隨著消防執法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放管服”、“互聯網 + 監管”的全面推行,利用互聯網以及移動 APP,開展便民利民辦事服務,已成為各級政府的共識。智慧消防為消防工作提供了一個動態掌控社會各單位消防安全情況的平臺,強化了社會單位消防安全宏觀監管、重點監管和精確監管能力。同時,通多終端監控、大數據分析、災害現場評估、智能力量編成,為消防隊伍滅火救援行動的快速反應提供高效的信息支持。